胎毛筆-以退為進

 採訪劉文華之前的準備工作是不太好做的,因為他基本沒有對外的宣傳,參考資料很少,只有很多與教育有關的書法教材、視頻,僅此而已。而在書法圈,他又確實是這樣一個不能忽略的當代書法作者和書法工作者。他說過:“當代少有書法大家,大家的稱謂必須留給後人評判。”採訪時和採訪後,劉文華不斷強調,不要宣傳我個人,講講我的工作。筆者思量再三,仍舊決定以個人訪談為切入點,來講講劉文華的工作和他對於書法的思考。

  “很多人追求藝術,不過是為了生活而藝術,也有人是為了藝術而生活,我應該算是為了藝術而生活吧。”他這樣評價自己。說到傳統精粹時,劉文華謙遜、謙卑,“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很小很小的一粒沙,書法越學越嚴肅。”劉文華其人,有些狂傲,但嚴謹低調。書法傳承的道路上需要這樣虔誠的追尋者吧。

  藝術創作的遺憾

  藝報:你過於重視工作會不會對你的書法創作有影響?

  劉:我現在已經把藝術實踐和工作結合起來了。把自己在藝術上的體驗和心得用在工作上,把所學、所知教給學生,教學相長嘛。我不希望所學所知只成為一種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工具。我的工作單位很特殊,是令書法人都關注的單位,又是全國書法的大本營,也是最權威的、最專業的,在這個平臺上不宜做個人宣傳。所以,這麼多年來對個人展覽及出作品集等宣傳不熱心,我所做的基本上都是跟教育有關的,像字帖、文字教材和教學光碟等。

  藝報:那是刻意回避了。

  劉:這最主要的原因是出於對藝術的理解不同,藝術本身是沒有頭的,一個人用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藝術,可能到死都還是個小學生。再者,藝術創作對作者來說除表達自己的藝術能力以外,還會流露出作者在藝術上的不足因而留下遺憾。有人說過藝術是遺憾的藝術。一幅作品,當時看了很滿意,過後就不滿意了,這是個規律。一個藝術家的創作應該是不斷提高、不斷昇華的。一般展覽、出書多是做階段性的總結與彙報。如果讓我出書、做展覽做總結做彙報,眼下差距太大且工作是主要的事。向世人展示自己,我沒這個勇氣。

  藝報:看你的性格不像是這樣的人?
古人書法不以創作為目的

  藝報:你覺得書法不用創作?

  劉:創作是一個過程,現在很多人把創作擴大化了,古代人寫字很少以創作為目的。傳世字跡中其書法可以稱為經典的大多是古人的書信、筆記、碑銘文字。多數經典不因創作而生的,它因使用功能而生。後人將這些蘊含著藝術美的字跡奉為藝術品,且視為了創作。古人寫字的第一意識是應用,當代人寫字的第一意識是藝術,這從根本上是不一樣的。所以歐陽先生一直要求學生,不要為了寫字去寫字。先生不希望我們把書法做成一種技藝,他更注重學生在求學求藝中提高文化品位並得到德與道的雙重修煉,更注重藝術的教化作用。

  劉:這是兩回事,我的性格外向、熱情、自信。我出生在農村,知道生活的不容易,從小就喜愛書和畫。年輕時就夢想通過追求藝術去改變自己的人生。確實,書法給了我快樂的藝術人生,慶倖之余,我更滿足于擁有著好平臺、好師長、好學生、好同事和一大批好朋友。

  藝報:工作給你的藝術生活帶來什麼新的東西嗎?

  劉:教學帶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快樂,並在快樂中享受藝術、追尋藝術。在教學的過程中,學到了許許多多的東西,悟出許多道理,真是教與學相互作用。在長期的教學中我真正體驗到藝術不僅是一種技藝,尤其是一門學問,書法是文化更是科學。做了這麼多年的書法工作和搞了這麼久的書法實踐,我越來越覺得書法是嚴肅的。當我們知道的越多,就會發現自己懂得越少。對書法傳統的理解,沒有多年的教學經歷,就沒有較多的理性思考,就難以對藝術做深度和寬度的把握。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就去學,不斷地充實自己,然後再把自己所得帶給學生。

  先生很少跟我談書法

  藝報:你的老師是歐陽中石先生,他對你的書法教育是怎樣的?

  劉:我在歐陽先生身邊三十年,先生不單要求我寫字,更要求我讀書,不斷的讀書。先生希望學生是有思想、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而不僅僅是會寫字的人。三十年來,先生很少跟我談書法,談的最多的是學習、是思考、是方法、是工作、是做人。先生少談創作,也不同我談創作這個詞。

看一個人的作品,有兩件足矣

 

  藝報:那你是不會去搞個展來展示自己的書法創作了?

  劉:這些年在書法領域裡,我看了很多的展覽和作品集,看到過同行的成功,看到過藝術精神與人們的艱辛努力,但看到的遺憾也不在少數。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從歷史上看,沒有哪個人的成就是可以輕易得來的,篆、隸、楷、行、草都擅長的很少,能把字寫出精神寫出品位的更少。所以真正要搞書法創作並把作品寫出水準是很難的一件事。一件兩件三件五件容易,超過十件基本上都是在重複。

要強行創作三十五十或百件作品對人來說是非常殘酷的一件事,短時間內湊數的結果難以回避藝術上的短處。我們看到的古人作品,往往是作者一生的遺存,作品中往往顯現的是其一生的實踐成果,是古人一生的藝術的精華。而現代的作品很多隻能看一個階段。其實要看一個人的作品,有兩件就足矣。

  藝報:那能不能想辦法在書法展的形式上做改變?

  劉:愛好書法的有兩種人,一種是為藝術而生,藝術是作者靈魂的支柱。另一種是喜愛書法或把藝術當成生活的支柱。為生活而藝術的是多數,為藝術而生活的是少數。如果把藝術看重,那麼當我們面對古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時你就會喘不上氣或者會在心底產生震顫。如果這種敬畏發自內心,創作、展覽就嚴肅多了。那麼藝術也就純粹了。

  藝報:現在很多人出現幾年就銷聲匿跡了。

  劉:歷史上可以稱為大師的不多,可以稱為家的也有限。書法發展了幾千年,胎毛筆用了幾千年,書法家的確難成,唐代有多少?清代有多少?會寫書法的無數,能成為家的不多,少的可憐。可是當代把很多敢拿著胎毛筆寫字的卻習慣叫做書家。
藝報:藝術個性應該不應該被認定?

  劉:承認西方人的藝術理念,並不意味著造中國祖宗的反。這就看你怎麼理解個性,個性在整個藝術行為中占的比重有多大,這需要思考。把個性看作是技術,強化個人的習慣手法與好惡,恰恰遠離了個性的本意。個性表露一個人的修養、學識及藝術審美追求,雖然要用一定的技術手法去表達作者的意識和主張,其形成並到達成熟的過程則很漫長,是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完成的。

  藝術個性允許存在但應受一定限制,張揚個性不能不講美醜。藝術最大的特性是追崇陽光而表現美,其表現往往是嚮往和追求進步,何況藝術家的實踐,即是一種美的體驗又是美的使者。藝術個性是藝術家或其作品成熟的標誌,屬於藝術評論範疇,是後人、其他人對一個人的藝術狀態、藝術風格進行評判的術語,是進行學術認定的參數。

  個性不能妄談,不能隨意張揚。一個真正的懂得藝術的人,不會輕易的張揚個性,但其藝術個性任何人也抹不去且鮮明地存在著。
博寶心情!

  怎樣理解個性這個詞

  藝報:你覺得書法將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劉:字不僅僅是寫出來的,重要的在於修與養。書法的真正功夫不僅僅在技術上,而是建立在作者多方面的的修養及對歷史的認知與解讀的基礎上。在藝術上求得進取,人們習慣說求進步要往前走,但是我個人覺得在書法學習的道路上,往前走不一定是進步,要敢於、勇於往後退,我們做的是傳統文化,善於往傳統文化上退,往歷史、往古人身上退。用古人改造自己,把個人的習氣褪掉。褪的乾淨純粹一點十分必要。要以退為進。

  藝報:那藝術的個性也退掉了?

  劉:傳統文化中很少用個性這個詞,它是舶來品,西方文化中注重個人的存在價值和存在狀態,以個體特性為依據作審美判斷是正常的。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而得以發展的書法藝術受傳統理念影響,其審美觀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倫理道德觀密切相關,東方藝術的民族特性決定了本土藝術不注重個性或不能盲目的張揚個性的特點,而傳統中對風格及品格的注重則是真正的要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upian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