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人都認爲,體檢過關了,至防癌少一年都可以高枕無憂。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做過體檢,增強免疫力且各項指標都正常的人,不到半年就被確診爲癌症。這不免讓人心存疑惑:體檢是不是都白做了?爲何不能檢查出腫瘤來呢?腫瘤科專家指出,常規體檢較爲大衆化,未必能夠抓住某一種腫瘤早期症狀,因此,專家建議,如果要,體檢重點還是要查腫瘤標志物。

 

  常規體檢大衆化 缺乏“個性”篩查

 

  參加過集體單位體檢的人化療飲食都知道,一個單位幾百人都要在那幾天進行體檢。所以,在體檢項目上通常都是安排了一些非常基礎的檢查項目,比如內科、外科、血常規、尿常規、胸片等。這樣一來,體檢項目並不是針對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因此,不具有針對性,也就容易漏掉很多發現癌症的機會。

 

  武警廣東總隊腫瘤科副主任醫師鄒冰心指出,只有乳腺癌、結直腸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可能在無症狀的情況下,通過外科的體檢,比如觸檢乳腺或直腸指檢可以發現。其他的腫瘤單憑這些基礎的體檢很難發現端倪。

 

  據了解,大宗的單位體檢中,少有專門針對某一種腫瘤的標志物篩查,除非腫塊特別大,像乳腺癌、宮頸癌、肺癌等,可以通過常規的體檢,觸診、B超、X光片能夠發現。

 

  腫瘤早期無症狀 常規體檢易漏查

 

  體檢的時候,各個科室門外都排著長隊,醫生像流水作業一樣,過程略顯倉促,這樣一些不太明顯的症狀就有可能被醫生給忽略了。防癌飲食實際上,在臨床上,只有30%的患者是早期發現腫瘤的,而70%的患者發現患有癌症時已經是中晚期了。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腫瘤在早期並無典型的症狀,這是由癌症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鄒冰心指出,很多癌症早期並沒有典型的症狀或者說沒有症狀,比如胃癌早期和胃炎的症狀相差無幾;肺癌早期的症狀就是咳嗽、咯痰,而只要有抽煙史的人,多少都會有這些症狀,等到出現胸痛、咯血等症狀的時候就已經是晚期了。

 

  另外,癌症早期時腫瘤的體積非常微小,直徑一般小于1厘米,埋藏在身體的較深位置,常規體檢及影像學檢查難以保證都能查出。

 

  常規體檢並不等于早期查癌

 

  人們往往以爲做了體檢就等同于做了防癌檢查。事實上,常規體檢並不等于早期查癌,更不是專門的防癌體檢。

 

  “目前臨床上,比較簡便易行的防癌檢查是血清學防癌檢查。”鄒冰心說,“腫瘤標志物是人體內産生的一些特殊物質,它在腫瘤患者體內含量明顯超過正常人,通過血清或血漿測定其含量,就可爲癌症的早期診斷提供依據,這一項檢查比較簡單,抽2毫升靜脈血即可。”

 

  以癌胚抗原(CEA)爲例,這是一種酸性蛋白。CEA升高常見于大腸癌、胰腺癌、胃癌中。陳先生在體檢中,發現其血清中CEA水平高出正常值(CEA正常參考值爲0-5ng/ml),于是他趕緊到做檢查殺死癌細胞。後來再做腸鏡檢查才確診其患上了大腸癌。鄒冰心說,癌胚抗原與大腸癌的分期有明確關系,越晚期的病變,CEA濃度抗癌越高。當CEA超過20ng/ml時往往提示有消化道腫瘤。

 

  因此,在進行體檢時,要注意體檢項目的選擇性和針對性。比如家癌症飲食族有人患腫瘤的話,到了40歲以後就應做針對性的篩查。

 

  Tips防癌體檢篩查時間

 

  篩查肺癌:高危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普通人群早期篩查最好拍片而不推薦使用胸透。

 

  篩查肝癌:對高危人群建議半年進行AFP(血清甲胎蛋白)監測、一次超聲檢查,必要時進行肝增強CT的檢查。

 

  篩查胃癌、食管癌:每兩年進行一次上消化造影檢查,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篩查結直腸癌:從50歲開始,選擇大便隱血試驗、CEA(癌胚抗原)監測、直腸指檢等。

 

  篩查宮頸癌:初次性生活的3年應開始篩查,每年進行一次婦科檢查、液基細胞學檢查。

 

  篩查乳腺癌:35歲以上婦女可做B超檢查,40歲以多醣體上的婦女應做乳腺彩超檢查、乳腺钼靶檢查。

 

  篩查前列腺癌:從50歲開始做篩查,每年進行一次指檢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的檢查、B超檢查。

 

  篩查鼻咽癌:高發地區及高發年齡段的高危人群要定期進行EB病毒檢查、鼻咽間接鏡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upian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