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念家鄉的美食
  因為在中山買了房子,所以勞先生每次回鄉都會住上1個多月,兒孫們則參加完掃墓大禮之後就先行回國。選擇春節前祭祖主要是天氣好,一般清明時候的4月份,泰國已經是雨季了,不太方便出門。所以這幾年來都一致把清明掃墓祭祖的活動提前,順便照看一下中山的物業。

 

  回鄉的時間,一般分為兩部分:一大家族時會參加旅遊團,今年到了開平碉樓、溫泉,那段時間剛好是“陽江南海一號博物館”開幕,所以全家人都過去參觀了。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大“標本”,非常好奇。以前商船在大陸運滿了貨品,都會中轉到東南亞國家,所以在泰國住久了之後,看到“南海一號”非常有感情,非常有歷史感。

  勞先生告訴記者,“趁現在還能經常走動,會爭取多帶著兒孫們到鄉下走走看看,別忘了祖宗根源。”現在的華人第三代,即80後、90後的華人華僑被稱為“黃皮香蕉”,就是黃皮膚但內裡已經是“白皮膚種族的心理”。但經常到國內尋根問祖之後,祖先的文化和傳奇、尤其是奮鬥的歷程,也會深深打動他們。

  勞先生在國內“省親”的第二部分是“走親訪友”和探訪團購美食。由於住在中山自己的物業裡,出行方便,總喜歡到出國前呆過的地方走走。更能讓他滿足的是家鄉的美食,如中山脆肉鯇魚、石歧乳鴿等,還有廣州的沙河粉、清遠白切雞等等。

  28位親戚朋友組團省親

  劉先生,現居香港,潮汕華人

  劉先生雖然近在香港,但由於一直忙於工作,儘管跟老家的親戚多有聯繫,但從未回鄉。去年聖誕期間,他“組織”了在香港的28位親戚朋友一起回了趟潮汕。

  劉先生一打聲招呼,親戚朋友立即回應,他們選擇了參加香港的旅行社,組成了一個“省親團”。按照旅行社的路線,他們先到潮州,再到澄海,最後一天在汕頭。在老家的親戚都比較集中在澄海,所以劉先生便跟導遊、旅行社商量,在潮州參觀完景點之後散團,然後由澄海家人開車接走,自由活動,敘敘舊,聊聊家常,吃吃老家地道美食。

  在澄海的行程安排,以親情和美食為主,當天下午到最著名的“陳慈黌故居”參觀。意猶未盡之下,還到附近的“文園小築”遊覽了一番。據說,“文園小築”的主人便是“陳慈黌”當年負責監工的管家。看來主人修建房子的同時,管家也能“省”出一套大房子來。相比之下,“文園小築”的結構、建築規模、精細程度等與主人家的毫不遜色。而且現在“文園小築”的人氣更旺,滷味裡面還有正在寫生的學生,還有寄宿在裡面的遊客,很有“潮汕客棧”的味道。

  當劉先生一行香港來客興致勃勃地觀賞故里老房子的時候,他們才知道,原來一起陪同而來的當地親戚,居然連家門口的著名景點都從未踏足過,直呼可惜。

  每次回國都把廣州作為中轉站

  口述人:馬來西亞華僑楊先生侄子大波波,居廣州

  叔叔是馬來西亞華僑,早年在新加坡工作,現長時間居住在吉隆玻,但幾年前在廣州置辦了物業。多數在春節前後回國,起碼住一個月以上。

  叔叔每次回國都會把廣州作為中轉站,然後向祖國的大江南北出發。由於廣州跟馬來西亞的氣候等各方面還是比較接近的,所以他喜歡越走越遠。在他的旅遊計畫中是先遠後近,先西後東,比如西安、洛陽、北京等古都城市都走遍了,目前正在籌畫要去拉薩、林芝這一帶看看。以前參團旅行比較多,這兩年叔叔也時髦起來,短途的或到比較成熟的城市都是“背包自助游”了。

  對於在廣州的景點中,叔叔印象深刻的是長隆和百萬葵園,他覺得景點佈置和經營都很不簡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upian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